一、帶材連續拉伸彎曲矯直理論——新型連續淺槽鹽酸酸洗工藝
熱連軋帶材在高溫下生成的氧化鐵皮若在冷軋前不及時清理或清理不凈,在冷軋時帶材表面因氧化鐵皮壓人,會產生“麻點”等缺陷,影響表面質量,因此在冷軋前必須將氧化鐵皮清除掉(除鱗)。除鱗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由于熱軋卷的表面上分布著一層致密氧化層,因此需要用酸洗、堿洗或機械除鱗的方法去掉氧化層。大多數品種帶材的酸洗通常使用硫酸和鹽酸,近年來更多使用的是鹽酸酸洗。
連續淺槽鹽酸酸洗工藝誕生在歐洲,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用于高速度、高質量的冷軋生產線,因其能適應高速度、大產量、高度自動化的寬帶材酸洗工藝而發展較快。酸洗機組的工藝操作過程、單體設備組成、計算機控制等大同小異。
連續淺槽鹽酸酸洗機組分為入口段、工藝段和出口段。各段帶材速度不一樣時,通過出入口活套來協調,以整個生產線的連續、高效工作,完成去除氧化鐵皮及消除不利于冷軋生產的各種帶材缺陷的目的。在工藝段,連續淺槽鹽酸酸洗槽串列布置,酸洗液在酸洗槽間由小收集槽和上部的刮酸輥嚴格地分割開使之不能溢流通過,即使帶材高速運行時,帶材所帶出的酸液也會被刮酸輥擋住,不至于流入下一個酸槽中。由于鹽酸酸槽深度小,一方面帶材沿槽底高速滑行時產生劇烈地攪動,使酸液與帶材表面充分接觸,可以縮短酸洗時間,并使酸洗達到效果;另一方面酸槽內的裝酸量少,因而可以在短時間內變更酸液的濃度和溫度,以快速適應帶材生產規格或生產品種的變化,達到計算機控制的目的。
二、拉伸彎曲矯直機破鱗原理
在近代高速、高效的連續酸洗生產線上,均設置有連續拉伸彎曲矯直機。這對于提高除鱗效率和酸洗效率,改善帶材板形非常有效。
拉伸彎曲矯直機通過其入口與出口側的傳動張力輥使帶材承受拉伸應力,同時通過彎曲、矯直裝置使帶材承受彎曲應力,利用鐵基體及氧化鐵皮覆層材料性能的巨大差異,經過反復彎曲和拉伸在帶材表面產生反復壓縮和延伸,基體材料受力后產生一定的彈塑性變形,表面氧化鐵皮則由于不具有塑性且破壞強度較低,同時氧化鐵皮與鐵基體附著力差,將由于不能適應基體金屬形狀變化而引起內應力大于其破壞強度便產生破裂。帶材在經過彎曲輥時,上下表面處于不同的應力狀態,終產生不同形式的氧化鐵皮剝離和裂紋。彎曲過程一方面可使帶材表面較疏松的氧化層組織破裂后直接脫落而不被帶入酸洗槽,減少酸液與氧化鐵皮的化學反應量,提高酸洗效率;另一方面可使帶材表面致密的氧化層產生裂紋,酸液非常容易進入到氧化層的裂隙中產生更充分的反應,提高酸洗效率。
用拉伸彎曲矯直機進行機械除鱗處理時,如果對帶材施加一定的延伸率,則對以后的酸洗效果有很大影響。帶材酸洗速度的快慢直接取決于帶材表面氧化鐵皮的破碎程度,一般情況下隨帶材延伸率的增大,帶材表面的氧化鐵皮破碎程度會增加,因此破鱗效果也就越好,除鱗速度也越高。但酸洗速度將隨著延伸率增大而提高到某—值時趨于飽和,超過飽和點后破鱗效果將不再隨延伸率的增大而有明顯的改善。對此現象的理論解釋是,延伸率的增大會對鐵基體上氧化鐵皮的裂縫程度產生影響,但對改變氧化鐵皮的致密度及其與基體的附著力影響不大。(圖/文www.biemen.cn) |